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輔導員 陳佳慧 著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輔導員 陳佳慧 

我喜歡這個標題,但一時間卻不知從何下筆。「找自己」說起來很簡單,

但如果你聽到的是「去尋找自己的黑暗面吧!接納它,讓自己更完整」。

這就有點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感覺。

人生不是就要追求光明面嗎,第一次聽到擁抱黑暗這種說法。

        然而,最近讀了「黑暗,也是一種力量」這本書後,讓我深深反思到自己從小到大,為了做一個「好女兒」、「好學生」、「好同學」、「好員工」….,為了要適應這個社會,我需要調整自己。將許多不被接受、可能會被排斥的特質藏在內心深處。你記得自己從小就學會了多少規條?從小大人就告訴我,我不可以自私、不可以懶惰、不可以生氣、不可以坐沒坐相…..或是說你應該要有好表現、應該要合群、應該要有禮貌…..這些「不可以」和「你應該」好像兩位左右護法一樣,告訴我在生活中得符合的所有規則。

 

        好像一定必須得這樣做,否則我就不能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上好好做我自己。原來這樣是做自己!?這哪是我呢!很諷刺的,我感覺是我去符合一個框框和標準,這是社會中期待我的樣子。雖然至今我已經年過30,在社會歷練的洗禮下也漸漸長成自己的定見與權衡之道,但這些從小就學得的習慣仍在無意識中深深影響我。

 

我發現,為了要達到「不可以」和「你應該」這兩位左右護法的期待,我花了很多力氣隱藏自己,譬如像是「我不夠好」、「我很沒用」、「我有問題」等等。我很害怕被別人看到自己的短處。我的心裡必須把它們隱藏的很好很好。

 

        我的內心世界就像是一間很大的房子,我把自己害怕給別人看見的一些房間關起來。只剩下小小的客廳和一點點有佈置的空間。「這就是我」。外表看起來很平靜,但內心是焦慮的,我還是很害怕別人會不小心走進那些我不願意讓人看見的地方,我砌起很厚的水泥牆、每天小心翼翼的擋在那些房間前面不讓人家誤入禁地。我小心的做好所有的防護措施,但是這些規則也讓我沒辦法開心自在的活在當下,自由享受自己。就像是生活中的陰影一樣。 

        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影」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摘自 黑暗,也是一種力量〉對我而言,陰影就是那些被我關起來的房間,那些令我害怕、憤怒、失望、恐懼的所在。譬如說,我很害怕被別人批評沒有用。那個「我沒有用」的房間始終被我鎖在幽暗的角落。然而為了隱藏,我需要很努力的做到我覺得有用的標準。我的內心持續都感到恐懼。「我很無能」是我最不想成為的陰影。

 

        雖然害怕成為無能的人幫助我有動力前進,然而它相對也帶給我一些提醒。譬如我開始認真的思考自己是否必須滿足所有別人的需要?我真的需要學會所有的事?譬如修電腦,我一向都覺得這不是我擅長的事情,在這部份接納自己的短處,將它交給喜愛做這件事的朋友。我接納了自己的無用。然後我似乎不再那麼被無能感控制而覺得焦慮,我覺得輕鬆多了。當我允許讓被壓抑的「無用」打開,我就可以大大鬆一口氣。當我打開那扇封住的房門,我就能見到真實的自己。

「原來我有時也是無用的,但那並不影響我的生活。」我可以輕鬆的和無能的我相處。

 

        要去擁有被自己否認、痛恨的部份,必須要有一顆同情心。同時,若要接納內在於自己的每一部份人性,無論那是好,是壞,也很需要「同情」。最後,當你為自己敞開內心,就會發現,你對每件事、每個人,都有同情心。〈引自 黑暗,也是一種力量〉

 

        德國詩人李爾克說:「也許,生活中所有的惡龍都是公主,他們只等著看我們的勇敢與美好。也許,所有的恐怖,在最深之處需要我們的愛。」當我們把負面特質整合到自己身上,就不在那麼需要肯定自己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有能力也有無能,有認真也有懶惰,一旦我們與自己親密相處,會發現看待自己或是與他人相處,會有更廣的涵容和深度,我們會發現,內在的每個部位都有他們想要帶給我們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