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都會習慣用一種方式跟人互動,但我們可學習,用更多的方式與人互動。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輔導員 吳欣燁 著

吳欣燁 情緒滋養文章 

都是有限制的。人們因為過去所遇到的人、事、物,如此成長的經驗,和所處環境使然,逐漸地形成一種固定習慣面對自己和外界的方式。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都是有限制的,而往往,那些某些時刻從心底浮現的聲音,例如:「我害怕、我擔心、想拒絕與逃跑,等……」其實都是為了保護、與愛自己,而,也因為這樣子的限制,我們有時難以看到所面對事物綜觀的全貌,所以有的時候會將之解讀為「不信任」、或者「黑暗」。而哈科米的精神,不是要求去解決問題,而是創造一種新的實驗、與體驗,使我們慣有的模式鬆動,去學習用更多的方式,與人互動。 

       我們往往想要自己更好,就用一種「希望以更精準的方式去要求自己」,但不是一定要去穿越,而是能學習用溫柔的方式看待、對待自己。這需要創造練習的機會。

這不是過關。有時候,我們追求的其實是一種被瞭解、認同的感受。情緒滋養,讓我們學習讓自己在視、聽與觸覺中,去發現「我最想要什麼樣的滋養」,並在這樣的體驗中,讓我們學習去提供別人要求的滋養外,也讓自己練習去跟別人要求自己想要的滋養。同時,看到倘若自己對於接收這樣的滋養有阻礙,就去觀察「它是怎麼發生的?何以自己無法接受這樣的滋養?」。

我們創造一種接納、沒關係的氛圍,學習將內在的聲音具體化,並清空/創造一個心底空間,然後看到更深的聲音,共同探尋如何才能滋養到自我、看見自己是如何被滋養,滋養,需要被看見。

 

 你可能等了很久很久,才得到這樣的滋養,所以才這麼悲傷。

有時,在滋養的過程中,可能會勾起自己內在的悲傷經驗,這雖然不是滋養,但卻是一個滋養的故事,就讓我們暫停,先經驗在當下,就是去體會「這是自己很想要有,但目前還沒有的」,只要去接納、與陪伴自己這樣的感受。無法滋養,但也不強迫,暫且讓自己稍微嚐一嚐他的味道。如同人知道肚子餓了就是要吃東西,我們也會感受到,自己的內心餓了,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允許自己需要的滋養進入。 

「兩個Yes,才是Yes,一個No,就是No。」

這是一種滋養的溝通,來自於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使我們先有成功的經驗,然後學習在外在世界中,找到合適能提供滋養的夥伴。當自己願意向內看時,所有的部分都會跑出來。而我們也在這樣的學習中,去敏察對方缺少什麼樣滋養的經驗,當對方接受的時候,其實是一種榮幸,而非理所當然。

 

這是一種輔助人自我探索的方法,以接納心情的心態去觀察自己本來沒看到的習慣。如果我們能開始去感覺自己心裡最想要的滋養,然後學習去找到自己能如何去得到,接著承諾自己的心、心裡那內在小孩、那個飢餓的部份,幫助他吃飽,我想這就是哈科米最珍貴的禮物了。

 

          希望有更多的瞭解à台灣哈科米中心網站 http://www.hakomi.com.tw/

          期待能夠學習在個人生活與人際關係中接受更多滋養à

   哈科米系列工作坊:愛的同在、靜心、非語言訊息覺察、情緒滋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