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他,還是傷害他 

曹中瑋 著

本文轉載自《張老師月刊》2008三月號

 「……將咱兩個一起打破,再將你我用水調和,重新和泥重新再做,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從今以後我可以說: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總愛哼唱這首既浪漫又深情的《你儂我濃》。但若想到:我的情緒中有你的心情,而你的情緒又深深牽繫了我的悲喜。一股涼意就從腳底升起……

 

每個家庭都會上演的戲碼

    某位妻子懷疑先生有外遇,和先生大吵了一架,先生氣得開車出門,太太在家中哭泣。讀小一的女兒參加假日才藝班回家,看到媽媽在哭,過來安慰媽媽並問怎麼哭了。做母親的看到天真無邪的孩子貼心地探問,一時間百感交集,緊擁住孩子說:「媽沒事,只要你乖,媽媽以後都不哭了。」你想,孩子會如何解讀媽媽的話?有的直覺認為是自己哪裡不夠好,所以惹媽媽傷心了;更敏銳、忠誠的孩子,則可能會在心中立下誓言,一定要為媽媽做個最乖的孩子。

    在我們的社會,也常聽到有些母親會語重心長地激勵子女上進:「孩子!媽這一輩子辛苦犧牲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爭氣,媽才能開心呀!」

於是,這些孩子就要背負起母親快不快樂的責任,乖巧或努力奮發都是為了讓母親開心。

某位先生對太太累積了很多的不滿,一天在晚飯時爆發。導火線是他看到三歲多的兒子吃相不好,掉了不少的飯菜在桌面上,憤怒之火自胃部開始蔓延。他開始訓斥孩子,並指責妻子教子無方。妻子覺得莫名,也不甘示弱地回應:「孩子還小,能自己乖乖吃飯已屬不易,而且之前也都是如此,你幹嘛發脾氣。況且孩子是我們兩個的,即使教不好也不該全都把責任推到我身上。」兩人開始大吵起來,小男孩卻嚇壞了,如何能分辨那是大人間的事,感覺是自己做錯事才引起這場戰端。

「都是你們害的啦!提醒這,交代那的,讓我更加緊張地睡不著,明天一定會考糟了!」孩子大考的焦慮常常瀰漫在整個家庭中,到底是父母的期待造成孩子的壓力?還是孩子把自己的焦慮推給父母?誰是始作俑者?誰該負責?看來是很難弄得清楚了。

而人們在外受了氣,或職場上有了挫折,或人際關係讓其失望,回家打孩子、對家人大發脾氣的情形,更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上演的戲碼。

 

誰是情緒的主角

我們自小在人際取向的文化下成長,人與人間有緊密的連結,特別是在家庭裡,你的情緒、我的情緒、我們互動出的情緒就都交織在一起,很難真的學會區隔人我的感受,建立起好的情緒界限。自己的情緒就已不易掌控,再加上和別人情緒的相互糾結影響,要做好情緒管理就更是困難。

    我曾因為受傷而失去懷胎八個月的孩子,身體復原回到學校上課,一位學姊看到我就抱住我哭了起來,說她聽到我的事情非常難過。那時我相當不知所措,她那麼傷心好像該要安慰她,但是受傷失落的是我呀!

一個人的強烈情緒是受到他人哀傷事件所引發,超過了一般同理的程度,也是情緒界限不清的狀況。若是要找這樣的人傾吐我的悲傷,他不但發揮不了功能,還可能反而強化了我的痛苦。

    同樣的,很多人會這樣說:「我愛我的家人呀!我不希望他們為我的事情煩心,所以我一向報喜不報憂。」或是「我回家當然不會說這些挫折和難過,尤其是我爸媽他們一定受不了的,我媽會擔心得睡不好,我爸則是會不停地碎碎念,說不定還會血壓升高,那我可罪過了!」

情緒最好的紓解方式就是找人傾訴,親密的家人、朋友,本是最理想的對象。若對方因為情緒界限太不清楚而承受不住,或我們自己投射因而誤認對方接不住,以致不能傾吐心裡的苦和憂,反而要在親暱的家人面前強顏歡笑,把心事隱藏,那不是很悲哀嗎?而親密家人或關係無法分享感受,也會因此有了距離和隔閡,關係也容易淡了!遠了!

 

慣用在親人的情緒勒索

和情緒界限很類似的另一種人際間的情緒糾結是「情緒勒索」,一種利用造成他人的罪惡感來控制他人的方式。情緒勒索必然是發生在親密的關係中,因為要讓對方產生罪惡感,當然是要基於對方非常在乎你、愛你。

「你最近常要加班都不能回來吃晚飯,你知道我一個人吃飯多沒胃口嗎?根本吃不下東西,這樣我的貧血更嚴重了,這幾天我一站起來就會頭暈得不得了,而且開始胃痛……」

「你是不是我的好朋友呀!我失業了你也不幫幫我,你很不夠朋友耶!虧我以前還常借筆記給你、當你的愛情軍師。還是你根本瞧不起我,有了錢和地位,跩了,連朋友也不理了!」

「你們忙,就不必每周回來看我,反正我已經老了,沒用了呀!只希望死了不會久久沒人發現就好。」

這樣哀怨的訴苦,定會讓親愛的對方產生強烈的罪惡感。被期待天天回家吃晚飯的先生,要在老闆的要求及太太的身體健康間掙扎;好朋友則要在自己的經濟、做人原則和友情間兩難;孩子必然要在工作壓力下,壓縮出時間返家探望母親。而無意識的這樣勒索「感情」,若得逞(通常很容易成功)就會需索越來越多,直到對方再也負荷不了。這是一種關係間的折磨,到最後不是關係破裂,就是被勒索者承受不了而崩潰。

而有好的情緒界限者,在面對親密關係人企圖以情緒勒索來滿足其情感需求時,較能清楚分辨對方內在真正的渴望,用合宜的方式關愛和照顧對方,不致被輕易的引發罪惡感,並受此情緒控制。

 

一座私有的情緒花園

我認為,在每個人的內心都該有一座全然屬於自己的美麗庭園,大小、擺設、種植什麼、養育什麼都由自己設計、規劃;想邀請什麼人、每次多少人、留他們多久,也能全權由自己決定、安排。讓你不舒服的人,雖然之前受邀進入,也能請他暫時離園。最重要的是,那座庭園要有清楚的分界,可以是高聳的圍牆;也能是低矮的籬笆;甚至只是獨特的草皮,但別人就是分辨得出那是你的世界,尊重你的私領域,知道必須得到你的允許才可進入。

在這屬於你的地方,你可以自由地關心別人,和他人一同悲喜,也可以獨自地在園中,不必莫名地受到別人情緒的干擾。

這樣美好自在的地方要花時間慢慢建造,若你還沒有它,盡快畫出建築藍圖,找個黃道吉日,開工啦!

 

《曹中瑋的分享》

每個人的內心都該有一座全然屬於自己的美麗庭園,所有的規劃全由自己掌理;最重要的,是有清楚的分界,並且能夠被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