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傷還是神傷 

曹中瑋 著

本文轉載自《張老師月刊》2008五月號

到底是哪裡在痛?

「我知道,不需要為那種差勁的人所做的事而氣成這樣,又和我沒關,但是我就是看不過去,怎麼有人這樣……。」

「我明白他並不是真的愛我,和他在一起受的委屈實在比快樂多多了。也瞭解再繼續下去我只會被傷得很深,可我就是捨不得離開他呀!更悲哀的是,我到底眷戀著什麼?也真的搞不懂……」

「我這孩子不知哪裡出了問題?每次拗起來情緒大得不得了,誰也勸不了。但等事後平靜下來,他又似乎可以說得清楚。可見他都懂呀!知道可以好好地說,不必那麼激動反而於事無補,但下一次又是要先大哭大鬧好一會兒。以前在家也就罷了,現在上小學了,有時會在學校『發作』,連老師都招架不住。老師也覺得奇怪,大部分的時候他是個聰明、懂事、惹人疼的小孩,為何發起脾氣這麼不可理喻?這是一種情緒障礙嗎?還是我們太寵他,他故意挑戰我們大人?」

這種理智上明白但情緒掌控不了的經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以致我們的祖先們多認為,情緒是發自於「心」,想法則來自於「腦」。兩者各有其主,自然常會產生不一致的反應。所以,我們說:「想破了頭。」「腦子好像變成漿糊,怎麼想都想不出來!」「這事聽了讓人難過得心痛!」「沒有了你,我的心就碎成一片片的了。」「氣得我心口疼。」

現在生理知識較普遍,大家都知道一切感受和想法都來自大腦,只是這更讓人困惑,既然都是出自同一個腦子,為什麼這兩者間的差距常那麼大?

其實,祖先們的觀察和體會也不能說是錯的呢!

從情緒的生理反應來看:產生情緒一定都會啟動自律神經中交感神經的作用,使得腎上腺素分泌激增;消化系統被抑制,包括唾液分泌減少、腸胃消化功能減緩,以及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急促。這些生理的變化讓情緒激發時,身體的感受是明顯的,容易讓人誤以為情緒來自身體的核心──心臟。且自律神經系統不太受我們大腦,所謂的意識或意志所控制,更會覺得情緒始於身上,不在腦中。

此外,雖然情緒和認知都在大腦中運作,但卻是兩條不一樣的路徑。

 

思想與情緒的戰爭

拜近數十年腦神經研究突飛猛進之賜,讓我們瞭解在大腦中,情緒主要是由原始腦(大部分動物都會有的腦部構造,主要指邊緣系統,以及其中的視丘、下視丘、杏仁核及海馬迴等)所產生,而認知歷程則在大腦皮質中運作。雖然,情緒相關訊息也會上傳至大腦皮質,但那速度和強度,遠不如情緒本身的歷程。而且,情緒與認知兩者之間的聯繫還不算容易呢!

Goleman繼其《EQ》這本暢銷書之後,再出版的新書《SQ》(閻紀宇譯(2007)。Goleman, D.著。《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時報文化。),把大腦中以原始情緒感受為主,在我們意識層面下運作的歷程稱之為「低階路徑」;以冷靜的理性思考為主的稱為「高階路徑」。低階路徑速度飛快,自動自發少受控制,但未必精確。就因這兩條路徑速度差異過大,人類通常先由低階路徑來掌控我們行為反應,事後再由高階路徑「收拾善後」。也就是說,情緒系統和認知系統雖然有通道、有連接,但是情緒影響認知力量很強大,而要用理性認知來管理情緒,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及早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快要「上」來了,盡快要理智搶先運作,才比較有可能轉換即將產生的情緒。

所以啦,成熟的大人在思想與情緒的戰爭中,情緒都是常勝軍。對認知能力尚未發展完成的孩子,要他運用理性思考來控制情緒,那真可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只是,每個孩子情緒反應的強弱、對情緒刺激的敏感度有天生上的差異,再加上個性不同,有的小孩特別固執,對想要的會很堅持;有的則很好哄騙。也就是說,某些小孩的情緒狀態,較讓大人難以招架。

也因為如此,很多時候事情的利弊得失都分析的很清楚,知道往右邊走或選擇做某個決定,對我們,甚至對周邊的人都比較好,但是情緒就是無法跟上或擺平,以致於不是無法下決定,就是反而選了較不利的另一邊。

 

為情緒套個金箍圈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了吧!一位女性找我晤談,急著要決定是否接受毆打她的先生的道歉而返家。她在兩周前因先生不知第幾次打她,傷心失望地逃回娘家,兩個上小學的孩子由住在附近且從小就帶大的公婆照顧著。

當時,我還是個經驗不足的「新手」諮商師,也尚未為人母。在她急切希望一次討論就能下決定的期盼下,我選用了通常可協助做出最佳選擇的「平衡單法」。

當分析著「立刻回去」和「暫不回去」兩者各自的損益,她能夠很快速地在平衡單上,列出一項一項回家去的缺點和留在娘家再多考慮的優點。我心中正竊喜著,選用這個策略很不錯,看起來她的偏向已經非常清楚,這次諮商就能做出決定是沒問題的。沒想到,一考量到她對孩子的思念,她就停下筆並哭了起來。她當時的表情和喃喃地說著:「我想孩子呀!我想天天陪他們寫功課,幫他們蓋被……」的情景,至今我都歷歷在目。

這次的經驗深深地震撼了我。原來,人真的不是我們自以為地那麼「理性」,而情緒和情感的力量實在不可小覷,它們才是左右我們做選擇和行動的關鍵力量。

在我們的經驗裡,情緒中確實也會帶著些「想法」,不過那和真正的「認知」是不同的,比較像是情緒附屬的一小部分。如,遇到危險感到害怕會說出:「我這次死定了!完了!沒救了!」「我怎麼這麼倒楣,會遇到這種事!」「我必須想個辦法逃開!」;或受到不當對待感到憤怒時,可能想著:「這種人該下十八層地獄!」「我絕對不會放過你,下次別被我碰到!」等等。

當然,在情緒產生時,每個人所帶著的「情緒想法」很不一樣。這和每個人的特質、過去的經驗以及他的認知系統是有很大的關係。對自己沒信心的人,很多情緒都會帶著自貶的「語言」,比較悲觀的人,不論有什麼情緒,都容易想著或說出喪氣的話。

奇妙吧!我們的大腦中確實像是同時住著一個明白事理的小仙子和另一個撒潑打諢的怪精靈,他們可是每天都要戰上數百回合呢!想要成功的掌控他們,讓他們合作無間地為你這「智慧」的主人效力,那可得要好好地下功夫,瞭解他們各自的特性,用點計謀幫他們套上金箍圈,才能一切都逃不出你的如來佛掌呀!

 

《曹中瑋的分享》

腦中的理性認知在對抗情緒上,雖像是個「軟腳蝦」,但相對於其他動物,它對人類而言仍是個發展得挺不錯的系統,且比較是個可訓練、可教育的部分。所以,適當地培養我們的「理性認知」能力,也是個有效管理情緒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