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的使者安蒂岡妮 

呂旭亞 著

本文轉載自《張老師月刊》2010 12月號

        現代的戲劇裡如有謀殺、自殺等死亡事件發生,劇情大多會聚焦在這個人是怎麼死的?為什麼?然後追蹤造成事因的證據。可是在古希臘的悲劇裡它們強調的往往不是這個人為何而死這件事,而是死者是否獲得恰當的埋葬與哀悼。死亡代表的是從一個世界跨越到另外一個世界,是否有恰當的儀式會決定死者的靈魂能否得到救贖。

        古希臘著名的悲劇「底比斯三部曲」 (Theban Trilogy)中的第三部「安蒂岡妮」 (Antigone)就是討論這個議題。「底比斯三部曲」是由Sophocles所著,描述有關發生在底比斯城(Theban)的伊底帕斯的故事,三部曲的第一部描述伊底帕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了母親殺了父親,這個故事佛洛依德拿來作為弒父戀母的一個象徵,因而廣為心理學界的人所熟知,而「安蒂岡妮」是三部曲中最先被創作的一齣戲,卻較少為心理界的人提及。我在上學期有機會聽了六個小時「希臘悲劇裡的女性角色」的講座,因而有了機會與安蒂岡妮相遇。幾個月過去,安蒂岡妮仍徘徊在我腦海裡,她所代表的意涵從課堂到書本的討論不停的衍譯,而讓我對她有了不同的理解。 

        安蒂岡妮是伊底帕斯與母親結婚後生下的四個孩子中的兩個女兒之一,也是唯一陪伴在瞎眼老父身旁流浪天涯的女兒。這齣劇的背景是伊底帕斯自我放逐後將權力交給妻子的兄弟克利安(Creon),當克利安要將權力移交給伊底帕斯的兒子時,引發內戰,兩個兒子都想爭奪底比斯城市的君權,大兒子波利奈西斯 (Polyneices)為求勝與外邦人合作攻打底比斯城,和兄弟伊歐克利斯 (Eteocles) 所領軍的底比斯城軍隊遭逢,雙方最後死在彼此的劍下,王位因而落入舅父克利安之手。敵軍退去,新王下令厚葬護城的依歐克利斯,對波利奈西斯的屍體則下令棄於荒野,任由烈日暴曬、野狗惡鷲分食,而這個嚴厲的懲處會使死者的靈魂不得超生。 

        這齣戲的開場是安蒂岡妮在深夜秘約妹妹伊思曼妮(Ismene)在城門外見面,她表示要將兄弟的屍體好好埋葬,可是妹妹害怕違抗新國王的命令會遭受處罰而不願協助,安蒂岡妮對妹妹插手不管此事極為忿怒,表示未來死後將不願與她同穴。安蒂岡妮違反王令獨自將兄弟埋葬了,她相信該法是違反諸神的意旨,因為死亡是需要被尊重的,而且死亡比生命更為長久。當國王克利安聽到安蒂岡妮違背他的命令所做的舉動,勃然大怒也不管安蒂岡妮是他兒子深愛的未婚妻,命令士兵把安蒂岡妮關入石室,準備處死。希臘合唱隊唱起了對國王克利安的警告,他們說:唯一的罪犯就是驕傲。對安蒂岡妮來說她所服從的不是國王的律法而是上天的律法 

        當國王克利安由於預言師的警告,意識到自己的決定是錯誤的,他先將波利奈西斯恰當的埋葬,然後前去釋放安蒂岡妮。可是國王克利安的兒子先一步的前去石室,打開石室時發現安蒂岡妮已經自殺,哀痛欲絕的他拔劍刺向父親,意外之下劍刺向自己,而與安蒂岡妮一起喪命在石室之中,消息傳到皇宮,失去兒子的皇后也跟著自殺身亡,獨留國王一人痛苦不已,全劇在此結束。 

        安蒂岡妮是可以被作為孝順女兒與忠誠姐妹的一個原型象徵。因為她是當父親伊底帕斯自挖雙目開始流亡時,唯一陪伴在盲眼老父身邊的孩子。她放棄垂手可得的幸福婚姻與權貴,只為了給自己兄弟恰當的埋葬,衝撞國王的權勢而喪命。從這個層面來看,安蒂岡妮可以代表了許多女性她們終其一生以原生家庭的守護者自居的這樣一個心理原型。 

        當我閱讀安蒂岡妮時看到她所扮演的另一個角色,故事藉由安蒂岡妮這個哀悼者的哀悼過程而展現了意識與無意識兩個世界的張力關係,國王克利安代表意識,眾神代表無意識。國王是陽性的,規範著世間的秩序,安蒂岡妮是諸神的代表是陰性原則,戲劇的開始是安蒂岡妮在夜晚將妹妹約到城門外秘議有關將兄弟埋葬之事,時間與地點都帶有無意識的象徵。也就是安蒂岡妮代表了無意識的使者,身處意識之外。這無意識的核心以諸神作為代表,她們的獎懲就是人類的命運。 

榮格認為無意識作為個人心理機制的功能是從意識的補償作用而顯現,當無意識由於意識的壓制過大而無法再發揮它的補償功能時,無意識的內容就會發展成為與意識對立而分裂的心靈內容,安蒂岡妮就是這樣一個傳遞無意識訊息的使者。在陽性的世界裡戰爭、殺戮、爭權奪利的過程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成侯敗寇是人世的規範,也是國王力量與權柄的來源。安蒂岡妮陪伴在失權勢的父親與被視為國家叛徒的兄弟身邊代表了無意識的補償特性,她與人世間的權力、名位、財富、幸福無關,她的公理正義是與愛和超越死生有關,也就是靈魂的層次。她並沒有否認她的兄弟為爭奪王位而與外邦人勾結,是一件背叛底比斯城的事,但是她關切的是更重要的事:死亡與死後。它以埋葬的形式作為象徵,人死後是否被恰當的舉行葬禮,是否被恰當的哀掉,代表了對待靈魂與愛的態度,她所堅持的不是一種僵硬、形式化的儀式,而是一種對永恆的生命致敬的禮儀,這就是安蒂岡妮所堅持與為之喪命的內涵。我想到論語裡孔子對子貢簡化祭禮時的評論:「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也是說著同樣的訊息,孔子想保有的是儀式裡的精神內涵,對安蒂岡妮而言,葬禮的儀式代表對死亡與死後靈魂的敬禮,也是她對兄弟跨越死生之愛。這些內涵都是神的律法而不是人的,所以當妹妹拒絕跟她一起做這事時,她憤怒的回應就是:「我將不會和妳一起被埋葬」,她拒絕死後的聯結。

        安蒂岡妮所代表的無意識如能完成她所要傳達的訊息給意識,也就是可以安靜的將兄弟埋葬,悲劇就不會發生,可是國王將安蒂岡妮關入石室象徵著意識對無意識訊息的強力鎮壓,無意識原有的互補功能喪失,只能分裂與衝撞意識的禁錮,形成另一個破壞性的對抗力量,而這正是大部分的人恐懼無意識力量的原因,它有讓人瘋狂與死亡的質地,也就是劇中一系列自殺事件所代表的,由於愛的失落安蒂岡妮、她的未婚夫與他的母親接連自殺,用死亡奪走了國王生命中的最愛,無意識對意識的反擊何其殘暴,意識自我有再多的成就也無法對抗無意識的襲擊,就如眾神對人類的懲罰,我認為這正是希臘悲劇從不吝於運用鮮血與死亡的原因吧。 

        古希臘的觀眾看完這一齣充滿自殺、死亡、痛苦的戲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劇中孤獨的克利安國王面對他的律法被執行,可是他的愛卻完全被剝奪,觀眾坐在底下再一次經驗到自己所相信的世間規則與價值被質疑和挑戰,再一次的對自己生命的處境重新的檢視,重新被戲劇裡的問題所刺激著、思考著,是否我們應該有更高的價值存在我們的生命之中?這樣一種觀賞戲劇的形式讓每個觀眾在進入劇場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可是在戲劇結束的那一刻共同的被提昇到一個高度,而聚合成為一個心靈的社群,這是戲劇的深度將人帶到原型意識的集體世界,也是我們從藝術裡能得到最大的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