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形塑一個人的風格

練炫村 呂旭立基金會執行長

 

每一個選擇的背後,來自一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也在在影響我們的決定,並形塑了我們的風格與人生。 

 

29243143_s  

人生前半場我投入經營事業、婚姻生活與個人成長。將積累過去的能力為人關懷與付出,則是下階段的生涯目標。讓更多人看見基金會、拓展助人工作,是我決定轉進新生涯的初衷,同時也是我對這份工作的承諾。

近年,基金會除了深耕課程講座與心理諮商服務,也致力開拓EAP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舉凡職涯發展危機處理、家庭諮商、親職教育、婆媳關係、老年議題…,都是EAP照顧的範疇。透過EAP的服務,不僅員工,連他們的家人更因此受益。

在工作上,基金會內部員工和以往同事的眼中,我是一個要求嚴格的主管。性格坦然明白的特質,讓我總能對事不對人,面對衝撞不感到害怕。也由於內外一致、沒有負擔,工作處世總能自在以對;反之,這樣坦率直接也有缺點,在人際關係上,需要花較長時間去建構。因嚴厲要求而懼怕我,過去總跟我保持遙遠距離的一些同事,離開後在不同職場上有所發揮,為著嚴格要求下累積的能力感謝我,並和我成為莫逆交。

很多人訝異我跨行轉業與面對問題的勇氣,這樣的自信與能力,除了是過去工作上的養成歷練,還有來自原生家庭的滋養與婚後家庭的支持。

在私領域,我對自己承諾,再忙,每天早上都為三個孩子親自準備便當,假日總會陪伴先生、小孩到戶外運動。

家庭的滋養給我很大的能量與養分。父親早逝,母親身兼父職,她堅毅果敢,溫暖地照顧,讓我承襲了濃厚的家庭觀,樂於選擇兼容的角色並且轉換自如。另一方面,母親的寬厚慷慨、深度信任,對我影響深遠,讓我自小無畏困難,有勇氣選擇與承擔。

許多人在抉擇當中躊躇不前,耗費了很大的能量。「放下」是我角色轉換流暢的訣竅,因為我很明白自己「要什麼」之下做的選擇和取捨。只要在每個moment每個角色認真誠懇而為,在兼容的角色當中找到平衡點,我就會滿足於這樣的成就感及幸福感。一旦做了決定,就要捨掉原本猶豫不決的因素,這樣在工作或生活上,自我期許所能扮演的角色就相去不遠。

在生命的每個階段、每個抉擇中,我總是盡力而為,因為相信「靜思而不行動就無法體驗人生,體驗人生才會有歷練與獲得」,這和呂旭立基金會的核心文化「經驗自己,涵養生命」不謀而合。

自小,我們習慣以聽或讀理論的方式來學習,其實真正的改變與成長是從經驗與感受中體驗真實的自己。經驗不是透過閱讀理論,也不是理解道理,是一個從發現、找到、接近,到最終能夠體驗與覺察的歷程。當人找到自己內在愛的力量,肯定自我就能夠展現生命原有的面貌。

人生不斷經歷改變,但人們往往視好的改變為幸福,視不好的改變為辛苦,或是耽溺於遺憾懊悔而裹足不前。但其實這都回到抉擇面,如果認真做得好,就給自己肯定,若認真雖結果不盡理想,這當中也一定有獲得。

人生過程中,成敗並非由別人論斷,因為生命是自己紮紮實實地在過,真正獲得的是自己。環境不會盡如人意,但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刻,我們都可以有所選擇,我們擁有的選擇,遠多於我們的認知;我們所做的選擇,展現了我們的人生故事。

(口述整理/鄭竹霞)

──轉載自《張老師月刊》2015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