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的一封信(二)人可以改變嗎?

 

朱總經理:

上次我們談到教練的價值在於幫助別人發現盲點,但接下來你的疑問是:當我指出別人的盲點時,他卻一再防衛否認。人真的可以改變嗎?

19760620_s  

我想先說一個故事。有個村莊因河水暴漲而被淹沒,全村的人無一倖免,只有一個人因為緊抱了一塊浮木而存活下來。兩天後,他隨著河水飄到了下游的村莊,即使又餓又累,還是緊抱著浮木不敢動彈。村人都站在岸邊對他呼喊:「這裡水很淺,你幹嘛還不上岸?」可是他不為所動。終於出現了一位教練,他不是在岸邊呼喊,而是走到水裡面跟那人一起抱著浮木,對他說:「你抱著這根浮木一定有你的原因吧!」於是那人跟教練講了原委。教練接著說:「原來這浮木救了你,讓我們一起來感謝它吧。」

之後,教練問:「你現在感覺如何?」那人說:「我又餓又累。」教練問:「你想改變現狀嗎?」那人說:「想。」教練問:「你想要的是什麼?」那人說:「我想上岸吃頓飯,換身乾衣服。」教練問:「那你為何不這麼做?」那人說:「我擔心放開浮木會淹死。」教練說:「你再仔細看看這裡的環境,和你過去兩天所處的環境有何不同?」於是那人終於領悟,他現在所處的環境已經不再需要那根浮木,因此就心甘情願地放下浮木走到岸上。

接著,我用這個故事來說明,教練如何引導他人走過改變的歷程,並比對教練所用的方法和一般人慣用的方法有何不同。首先,一般人(村人)習慣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岸邊)看問題,而教練則是設身處地(走到水裡)嘗試了解他人的經驗。其次,一般人忽略他人所作所為的背景因素,而直接給他人建議(水很淺,可以上來),而教練則相信行為背後的原因更重要(在水淺的地方抱著浮木一定有個好理由)。再者,一般人忽略他人的成功經驗(因抱著浮木而逃過一劫),而教練則先肯定其過去的成就(感謝浮木)。接著,一般人常忽略改變的動機(不管如何先上岸吧),而教練則先引發他人改變的動機(你想改變嗎?你要的是什麼?)。最後,一般人慣於給答案,而教練則以提問的方式,幫助他人自己找到答案。

我想說的是:我們覺得人是無法改變的,往往是因為我們太急著看到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直接給建議是看到結果最快的方法,但許多人(尤其是資深且有能力的人)需要先覺察自己的處境,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由內而外真正的改變。

 

領導人教練 陳茂雄

原文刊載於EMBA雜誌第324期(20138月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