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留長髮的幼稚園男孩

文/黃柏嘉

五歲的幼兒對於穿著、外貌開始有自己獨特的堅持,是許多父母共通的困擾。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透過想像或扮演不同角色的遊戲,來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也藉此體會、揣摩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受與狀態,這是孩子社會功能發展很重要的一個階段。

15144862_s  

 

此時他們喜歡什麼就會希望扮演成什麼,例如:提問中小男孩喜歡布袋戲主角而留長頭髮;喜歡小馬的小女生堅持綁馬尾才要出門;喜歡車的小男孩總是一邊走路發出隆隆引擎聲。這個狀況會一直持續到孩子七歲左右,當孩子的認知功能比較成熟了,他不必只在外貌上扮演,而改為學習喜歡對象的語氣、想法與習慣,在裝扮上就會比較有彈性。

以下提供兩個介入的角度:

一、避免孩子因堅持而獲益:

一般來說,五歲孩子對特定髮型或衣著不會堅持很久,幾個月過後,只要有其他的卡通人物、同學、成年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所扮演與堅持的主題就會隨之改變。但若是父母此刻投注許多的時間,遊說孩子修剪頭髮,甚至是討好、賄賂孩子,例如:藉由提供孩子想要的玩具或好處,讓孩子同意剪短頭髮,孩子將會從中學習到──「繼續堅持這個髮型,可以獲得許多的好處,父母會給我更多關注或我想要的禮物」,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堅定不將頭髮剪短。因此,只要孩子所堅持的造型或衣著,沒有影響到孩子日常的交友或是學習,只是父母不喜歡,或許適時的忽略或等待,反而更能縮短孩子堅持持續的時間。

二、引導孩子學習為選擇負起責任:

若是孩子希望留長頭髮,那麼他就必需學習清理與整理自己的頭髮,例如:花上更多洗頭髮、吹乾頭髮的時間;在父母的協助下練習綁、夾好頭髮;或是忍受過長的瀏海在遊戲過程的不便。五歲的孩子必需透過直接的體驗與後果來學習,任何父母事前的勸說、警告,都比不上他親身經驗到長頭髮的不便,讓他產生將頭髮剪短的意願;再換個角度想,假如孩子能夠確實整理好自己的頭髮,也能夠忍受長髮帶來的不便,或許給予孩子一些決定自己髮型的空間與自由,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功課。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