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完形圖.jpg

 

 

 

完形取向是由兩位德國心理師波爾斯(Frederocl Salomon Perls 1893~1970)及其夫人(Lore Perls) 1940年代在臨床工作中發展出來的,其理論有兩大核心觀念:「在當下的體驗」、「在所有事件的互動關係中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完形也是一種整合性的諮商策略,它是植基於存在主義,並強調藉由關係、覺察和實驗等基本方法,藉著移除不愉快、被扭曲或未完整的事物,來協助當事者處理其生活中的「未竟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使其生活中能形成重要的、有意義的經驗。

 

「覺察」是最核心回到經驗當下的重要方式,訓練自己清明的覺察,才能為自己做正確的選擇,正確的選擇才會有所謂負責任的結果。阻礙自我覺察的因素包括:未完成的事件、習慣於自己所創造出來的逃避策略、兩極化的內在衝突,因此,完形理論發展出許多治療性的活動,像是夢的完形﹔相信夢中的各種部分,均可能是當事人的投射。以及兩極的整合﹔透過空椅對話的技術將內在衝突的兩極呈現並具體化,並在”此時此刻”重新對話與理解,找到可以相互整合與平衡的方式。

 

 

覺察就像是一顆煤炭,在它自身的燃燒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光芒…,在覺察中,就會看到這顆煤炭(整個有機體)正在發生的過程。

- 波爾斯、賀夫林及古德曼 1951/1973:106

 

 

 

 

 

arrow
arrow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