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命運的風,帶我走進呂旭立基金會, 經歷一次又一次工作坊的洗禮...
Dear 恩,
關於“妳生氣了”這件事, 在媽咪這二年來,帶著小小地罪惡感,決然地在週末拋下你進進出出一個在公館附近(妳老愛問我)的神祕教室後,終於有了譜。
從你滿月開始, 媽咪便照著一本在媽媽界爆紅的書本[1]指示, 當你該睡覺卻大哭不願時, 或是當你大哭地想要A,我卻堅持只能要B時, 書裡的那句箴言:就讓妳一直哭吧,哭到自然停為止” 是唯一我能拿來冰凍自己的話語(腦海再伴以一個自然落下的拋物線圖表,用以強化”哭泣不會多久”的信念)。
坐在客廳的一角, 我只能用眼睛看著你, 等你好好地哭完, 然後給妳擁抱,睡前再來個今日檢討。
這樣的執行成效, 小恩, 說真的, 這四年來倒也不錯啦, 因為當你大哭時而媽咪瞬間變成冰塊時,其結果就是, 你從未走過來作勢想打我, 或是每每你哭完後發呆時, 我張開擁抱的手,妳從沒有拒過我。
我還記得第一次我張開手臂, 等著猜你會不會走來時, 我只想到妳可能會像街坊的小朋友, 把對媽媽的不滿發洩在朝我來的牶頭。可是, 你只是靜靜地走來我的懷抱裡, 我猜, 是不是因為, 當你在大哭時,我也沒有落井下石地給妳一堆暴力的教訓, 所以我們沒有上演彼此都變成永遠吹不完的颱風戲碼。
可是, 小恩, 說實在的,媽媽在這樣的過程, 心裡還是覺得不太踏實, 畢竟當妳生氣而媽媽只能變成一個平靜的大冰塊, 那種感覺跟 “為人母”的正確形像, 實在差很多…但冰塊這事兒我也沒放在心上, 只是隨著命運的風,帶我走進呂旭立基金會,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坊洗禮。
然後有一天,恩, 妳猜怎麼著, 當妳又生氣大哭時, 媽媽突然開竅了: 伴著妳狂風暴雨的叫聲,我瞬間回到基金會的大教室[2], 那是一位阿姨摀住了眼, 躺在黑暗的木頭地板上,盡情地哭喊, 打滾, 而一旁我只能按捺住內心的OS (這是在幹嘛?), 學著老師若無其事地用枕頭保護她, 至於如熔岩般的黑色情緒, 就靜靜地看著聽著它們流出來,
這一流就是二個小時,之後的大---平---靜接踵而來…
所以當我再一次回到妳的哭聲, 媽咪我可不再是冰塊了, 而是一顆柔軟的大枕頭, 等在旁邊凝視著妳的發洩: 或是在客廳沙發上大叫跳腳, 或是躺在大床上手腳併用地捶床蹬腳
(奇妙地完全符合Lowen[3]的情緒保健姿勢); 待妳內心該流的都流乾淨後, 黎明就接著來了, 妳平靜地轉成輕聲啜泣,躲著我遠遠地
這時, 身為媽咪的我, 該如何為妳搭個台階呢?
傳統的 “好了啦,過來媽咪愛你給你愛的抱抱” 有點失之粗糙,太過於北方漢子式的;
我想要來點入口即化的甜美上海蟹黃酥才對味啊!
幸好旭立牌媽咪內建有哈科米法眼一雙[4], 這道菜不成問題;
從妳起伏的胸膛,微翹的上唇, 我賭妳怒氣猶存, 所以學著Rob老師的提問法,
用超輕的聲音沾上妳的耳膜說 : 還有點生氣厚?
我似乎是猜對了, 只聽妳大叫一聲” 哼---” ,然後把身子轉進牆角更深處, 不想看我
各位看倌可別急, 什麼 “敬酒不吃你去吃罰酒吧”的詞兒, 可千萬要忍住啊;
有道是 “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又或是育兒書裡[1]寫明 :當嬰兒快要停止哭泣時,會有個徵兆,
那就是會來個大聲一哭, 然後嗄然停止; 所以這些個好兆頭可千萬別會錯意了
我就再等一會兒吧, 等妳呼吸平緩下來,所有情緒的未竟事宜也都消化完了,
媽咪便驕傲地學起Rob老師[5] 伸展出溫暖的臂膀, 自信地問妳 :媽咪抱抱, 好不好啊;
我坐在原地不動, 等妳自已走來, 畢竟四歲的妳, 在這最後的當兒, 還是有權利決定, 要不要接受媽咪的滋養哩!!
當然媽咪可是見好才下手,妳肯定此時是會走來的; 我抱著妳秀秀的同時,
想起了工作坊的一個阿姨, 也要我像現在哄妳一般, 輕拍著她的肩,
她說她好渴望有那樣的媽媽, 然後, 我拍著妳, 拍著阿姨,
也似乎在拍著全天下的女人,曾經身為一個女兒, 一個小女孩的時刻
細胞都會記得吧, 意識裡我不曾記得阿媽有曾這樣在小時候拍過我,
但是我很肯定心裡那股能給妳的, 甜滋滋的愛, 都是從阿媽來的,
她存在我小時候的細胞裡, 而現在, 我也存給妳, 我的小恩
by 寫完很想哭的lutin
--[註]--
[1] 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
[2] 全方位超越意識探索之旅工作坊
[3] Alexander Lowen, (2003) p.43-45“The Way to Vibrant Health: A Manual of Bioenergetic Exercises”
[lutin按:]這個每日保健的生物能取向之身心釋放動作,是躺在床上, 大力地用二腳輪流踢床, 可以的話,伴以同側的手腳一起併用,更進階版是,嘴裡要大聲地且持續地一次次地說”NO” ,翻譯成中文, 可以是”我不要” 之類的抗議台詞...初次練習者, 一天要來個20~50踢, 厲害的人一天可以試100~200踢, 作完後會有一種下半身+情緒的通暢感; 我的女兒那天生氣時不用人教,竟然自然採用此標準姿勢發洩, 另我有點哭笑不得...
[4] 哈科米--「非語言訊息覺察」工作坊
[5] 哈科米--「情緒滋養」工作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