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實的理解更能幫助自己保持謙卑,繼續朝成為更好的人的目標邁進。

文 / 旭立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馬度芸

 

出發前腸胃不適,特別要求排到靠走道的座位。一上飛機,找到33C的位置,位置上有人已坐定,正要詢問,她已開口「妳是這個位置嗎?我們跟妳換,我們有小孩。」聲如宏鐘,理直氣壯。當下掙扎了一秒鐘,我尷尬的小小聲地吐出「不好意思,我要常跑廁所,不方便換。」正說的同時,走道上已塞車,因她佔了我的位,我又站在別人的位置上,這人移位又擋住下一位乘客。這位媽媽慢慢地收拾著,一邊跟她三個不情願移動屁股的青少年溝通,要他們換回原位,一家四口都老大不高興。

 

我為自己的堅持喝彩,畢竟在壓力下沒有忽略自己的需求;但又忍不住地讓罪惡感從心頭湧出,咕嚕冒泡,翻騰不已,耶穌基督與證嚴法師的話如閃電般出現,成了一潭無法靜止的水,心想,我怎麼如此沒有愛心?讓座不是最基本的美德嗎?我竟是如此自私。

 

但轉念又想,在那充滿掙扎的一秒中間,我在意的其實不是為了自己真要不斷跑廁所,而是不喜歡那種被當成理所當然要人讓座的態度;更何況,那位母親口口聲聲的小朋友,其實也都看來像青少年,根本不是需大人照料的嬰幼兒。若是大家坐定位後,那位母親跟我商量,我或許會願意換,而不是霸道的先佔了別人的位置,彷彿用槍指著你的頭,然後要你把愛心掏出來!

 

當然,為母則強,結局是那位母親又向空服員要換到四人一排的位置,此事算是有了圓滿結局,省得已經厚顏拒絕她的我,還要繼續坐在鄰座忐忑不安且帶著愧疚。

 

克己復禮的社會,當然值得提倡;有人情味的互助,也該是身為人類的責任。但我發現自己總會卡在「被強迫」這一點上而卻步,然後變成「我要自由選擇」與「我不夠好」的罪惡感大打岀手,相持不下,把喜樂平靜趕下寶座,讓心成為一場亂局。

 

應是從小過於乖巧,很少做主,總是聽從父母的安排,久而久之,年紀雖一大把,仍在是非對錯的事上優柔寡斷,無法聆聽自己心中的聲音。「我應該」總是比「我想要」占上風,於是,我就成了一個道德高尚的好人? 錯!多半時候,都會在做出選擇後埋怨自己,若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往往會覺得毫無興味委曲求全;若是做了想要做的事,卻又會懊惱不已而自我形象低落。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從遇見強勢擋路兜售的殘障人士,到同事央求你放棄自己的約會幫他代班,甚至是日本海嘯捐款與北海道之旅的旅費是同一筆,這些令人兩難的情境,在我身上都註定了事後要委曲或懊惱。

 

得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而每個人總有需要別人伸手拉一把的時候,我只能默默祈禱下次遇到需要提取愛心的情況時,能夠果決拿出行動,吃點虧卻換得內心日行一善的喜悅。不過,在還沒達到此境界之前,更要祈求不要被罪惡感太快占領,不能給予是因為沒安全感;堅持不喜歡被迫,也是太少自己做主的結果。

 

罪惡感,省省吧!承認自己的自私與無愛,也是一種面對真實的勇氣;真實的理解更能幫助自己保持謙卑,繼續朝成為更好的人的目標邁進。

 

愛心無法評分,正如每個人的需求無法比較,讓不讓與給不給,我寧願相信每個人心中的善良,對方願意讓,我們心存感激。若被拒絕,我們也相信他必定有自己的需要,無需為他定罪。

 

喔,這篇文章倒是提醒了我,下回要求同事調班被拒,絕不能心懷怨懟,要不然...要不然就罰抄本篇文章三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立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